/ 11-12月行业资讯 /
· 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11月15日,在高交会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并与16家人工智能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本次签约企业包括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自变量机器人、华龙讯达、深圳华成工业控制、中坚科技、埃夫特、北京创新乐知信息技术、数字华夏深圳科技、北京中软国际教育、浙江强脑科技、佛山奥卡机器人、禾川人形机器人。
· “天工开源计划”发布,共建人形机器人综合创新生态平台
11月11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优必选等合作伙伴发布了“天工开源计划”。创新中心今年4月成功研发了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全身协同控制泛化移动能力全球领先。
“天工开源计划”旨在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圈,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将涵盖关键技术及产品开源开放、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行业标准体系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合作落地、具身智能机器人俱乐部及面向全球征集人形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等多项内容,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的闭环。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越德国日本,升至全球第三
11月20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在机器人的工业应用方面已经超过德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在2023年创新高,每一万名员工配备162个机器人,是7年前(74个)的两倍多,在中国,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个机器人,这一数字是2019年的两倍多。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今年9月发布的《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中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3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27.6万个,占全球新安装量的51%。报告预测,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领域对机器人需求仍有很大增长潜力,预计到2027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至10%。
· 宁德时代成立20人团队,专注机械臂自主研发
据中国机器人网报道,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正在研发多款机器人,为投入工厂应用准备。宁德时代官网显示,2022年1月,未来能源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双方共同攻关新能源领域前瞻性技术,建设为全球未来能源创新中心。除了与顶尖学府展开深度合作外,宁德时代内部亦不乏自主研发的力量。其中,专注于尖端技术研发的21C创新实验室,已组建了一支约20人的精英团队,专注于机械臂的自主研发工作。
· 特斯拉展示Optimus最新一代灵巧手接球动作,流畅度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
11月28日,特斯拉发布最新Optimus视频,能够连续两次准确抓住人隔空投来的网球。Optimus最新灵巧手拥有22个自由度(上一代灵巧手11个),手腕/前臂拥有3个自由度。今年10月“WE ROBOT”发布会已展示最新GEN-3灵巧手,为绳驱方案,驱动电机从手掌移到前臂,优点在于可以实现更多的自由度(前臂空间更大)。
尽管整体接球动作为远程操作实现,但是依然体现了强大的动作流畅度和精细化水平,意味着硬件能力基本已经实现成熟,软件端只是时间问题,在端到端算法以及大模型加持下,机器人未来的通用性、稳定性将进一步提升。
· 现代和起亚合作推出X-ble Shoulder外骨骼机器人,预计2026年进军欧美市场
11月30日,现代(Hyundai)和起亚(Kia)展示推出了X-ble Shoulder外骨骼机器人,X-ble Shoulder通过增强上臂的力量和耐力,协助工人完成如汽车底部维修等高空作业,它能够显著减轻肩部负担,减少高达60%的肩部负荷和30%的三角肌损伤。
X-ble Shoulder通过多连杆“肌肉补偿模块”提供辅助力量,因此无需电力支持;此外其还具有出色的耐用性,预计每年可承受70万次的折叠和展开动作。现代计划在2025年将其推广至集团旗下27家关联公司及其他行业,并于2026年进军欧美市场。
· 丰田CUE6创下人形机器人投篮最远吉尼斯世界纪录
12月4日,丰田CUE6人形机器人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人形机器人投篮距离最远的机器人,投篮距离为24.55米。得益于人工智能算法,CUE6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自动调整目标,以便更好地投篮。同时利用基于机器人结构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学习并思考最有效的投掷方式。
· 广汽集团展示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全新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底正式对外发布
12月8-9日,由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亮相。目前,广汽机器人研发已进入第三代,全新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底正式对外发布。根据广汽机器人研发团队,广汽具身智能机器人采用可变轮足移动结构,具备全地形通行能力,可自由切换两轮足或四轮足模式;搭载具有视觉、触觉系统的灵巧手,具备力反馈功能,能够完成多场景服务;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可实现远程操控、本地控制和自主控制;使用纯电驱动,续航超过6小时。
· 特斯拉Optimus展现崎岖地形行走能力,未依赖视觉系统
12月10日,特斯拉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复杂崎岖地形上的行走能力。视频中,Optimus在山丘斜坡上稳健行走,不仅能上坡,还能下坡。马斯克表示,Optimus能够依靠神经网络控制其电动肢体,在不依赖远程操控的情况下,自主应对这种复杂地形。
特斯拉Optimus工程副总裁Milan Kovac表示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并未使用视觉系统,而是完全依靠传感器和运行的神经网络。他提到自己曾在Optimus行走的位置滑倒,进一步凸显了该地形的复杂性和机器人行走能力的出色表现。Milan Kovac还表示,计划在未来为Optimus增加视觉系统,并持续改进其行走姿态、响应速度以及跌倒恢复能力,以提升机器人的整体性能。
· 南京市近日印发《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行动计划》对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26年,南京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自主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市场主体加速集聚,产业竞争力更加提升;“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标杆。《行动计划》提出聚力打造“1+N+1”整机体系。前一个“1”表示打造工业机器人领先优势。依托工业机器人国内“链主”地位和品牌领先优势,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TOP5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N”表示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聚焦协作、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后一个“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部件研发,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 重庆7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于12月5日联合发布《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提出对在智能化改造中规模化应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予以支持。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加强与医疗、教育、家政、建筑、养老、市政、特种作业等相关领域合作。
· 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关于印发《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大力支持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制企业及用户企业。文件就九方面提出支持政策:1)支持建设产业服务平台。2)支持研发核心算法。3)支持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4)支持研制核心智能硬件。5)支持首台(套)、首版次产品研制。6)支持加大固定资产投入。7)支持开展应用场景建设。8)支持人才集聚创新。9)支持入驻产业特色楼宇。
声明:部分信息、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