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机器人共生的愿景逐渐变得真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见证了机器人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能够模拟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智能体的巨大进步。如今,机器人已经不再只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机器人共生的愿景逐渐变得真实。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亮相上海
“在将来某个时刻,地球上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可能会超过1:1,这意味着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甚至会多很多。”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马斯克通过直播现身并发言。
现场,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也正式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围观。据介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身高172cm,体重56.6kg,类似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身形。机器人全身拥有28个自由度,就如同人体的关节。手部有 11个自由度,可以更加灵活地抓握各种物品,且力大无比,可以单手举起一台钢琴。
国产人形机器人“GR-1”发布
7月12日,傅利叶智能通用机器人战略发布会在张江机器人谷内举行,正式宣布傅利叶智能从侧重专用的康复机器人转向搭建通用机器人技术平台。
傅利叶智能GR-1通用人形机器人体重55公斤,全身自由度达40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NM,步行速度可达到5KM/h,可以负重50公斤。这款机器人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拟人的运动控制,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结合认知智能,能够与人协同完成动作,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应用场景潜能巨大。
李飞飞团队发布具身智能新成果
近日,AI科学家李飞飞带领的团队发布了具身智能最新成果:大模型接入机器人,把复杂指令转化成具体行动规划,人类可以很随意地用自然语言给机器人下达指令。更重要的是,通过将LLM(大语言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结合在一起,机器人与环境进行交互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无需额外数据和训练便可完成任务。
李飞飞团队将该系统命名为VoxPoser,相比传统方法需要进行额外的预训练,这个方法让机器人在零样本的前提下完成了,解决了机器人训练数据稀缺的问题。
朴津观点
无论是在医疗、教育、制造、农业、交通、家庭、娱乐还是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正不断扩大,并且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从辅助手术、提供个性化教育,到自动化生产、增加农作物产量,再到提供安全出行、家政服务、娱乐互动和提高服务质量,机器人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重复动作,而是逐渐与人类“合作共事”,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